首先,新建天然气项目必须可以取代一家容量相同、但碳排放强度高两倍的现有煤电厂,这就排除了一批将在短期内停用大批煤电设施的国家,以及已经完成建设的天然气电厂。
截至2019年年底,德国已有在建和运行的PtoG(可再生能源制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项目50个,总装机容量超过55MW。超过30个地方政府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相关的氢能产业园氢能小镇氢谷项目涉及总投资额多达数千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规划推广数量超过10万辆,加氢站建设规划超过500座。
同时,石油和天然气在价格上有较高的关联度,两者仍然属于一个篮子里的鸡蛋。二是提升认识视角,逐步构建绿色低碳的多元化应用场景2019年年底川崎重工首艘液氢运输船下水,补齐了澳大利亚和日本氢气供应链最后一块拼图。日本是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能源供应中断情况经常发生。氢能和燃料电池集尖端材料、先进工艺、精密制造于一身,兼具高附加值和高门槛属性。
此外,蒂森克虏伯集团已开展氢能炼钢示范项目,预计到2022年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因此,应从我国能源系统的核心问题出发,找准切入点,选择融入能源系统的合适路径。能源转型是否负担得起是消费者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能源可及性入手,推动与能源有关的多种发展目标。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表最新报告:Financing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清洁能源转型融资),摘要如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包括中国)是非常多样化的集团——跨越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包括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以及许多中等收入经济体、新兴的全球需求大国(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一些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到202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投资下降了8%,低于1500亿美元。许多清洁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光伏和电动汽车,具有相对较高的前期投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要求会被较低的运营和燃料支出所抵消。这些国家的严峻挑战是找到既能满足本国公民需求,又能避免其他经济体过去追求的高碳选择的发展模式,规划一条新的、低排放的增长和繁荣之路。
到2030年以前,这些经济体清洁能源的年资本支出需要扩大7倍以上(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才能使得世界走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轨道。如果全球能源转型要取得成功,那么开发商和金融家就需要增加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资金投入。
按人均计算,这些地区的能源消耗仍然很低,但不断扩张的经济和不断增长的收入为未来的能耗增长创造了巨大的潜力。清洁能源转型的可承受性将取决于降低技术成本和资金成本。投资者对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意愿强烈,2020年全球可持续债务发行量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发达经济体。Covid-19的流行使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感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进一步削弱了迅速复苏的前景和实现可持续复苏的手段。
名义融资成本高达美国和欧洲的7倍,在风险较高的领域更高。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碳排放预计将下降20亿吨,而中国的碳排放将趋于平稳。然而,就目前而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成本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改造电力部门,加大对清洁电力高效利用的投资,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柱。
为了使各国走上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需要空前增加清洁能源支出报告特别强调,占温室气体排放约3/4的能源领域,成为当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届时化石燃料消费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则将由目前的近4/5减少到略超于1/5。净零排放承压,能源产运消彻底转型在即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的国家数量迅速增加,现已覆盖全球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否则到 205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难以实现净零。在这份报告提出的净零排放路径中,可再生能源将逐渐成为主导能源。能源安全命题升级,国际合作亟待加强在2050年净零排放情形下,从现在到 2030年将是清洁能源大规模扩张的10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呈现出历史性激增的态势。在全球净零排放目标情形下,预计到2050年,对未采用减排措施的煤炭的需求将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降幅达98%。全球要实现2050 年二氧化碳降至净零排放的目标,需要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方式的彻底转型。此外,未来如何确保以可承受的价格,安全稳定供应能源和能源相关关键商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也将愈发凸显。
另一方面,随着以化石燃料为主要动力的常规灵活性电源减少,加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如到2050年,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3倍,无疑将为未来能源系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电气化将成为整个经济领域减排至关重要的手段。
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但随着经济复苏,已经开始强劲反弹。Brent Wanner在解读报告时指出,分阶段兑现全球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到2025年,需停止销售化石燃料锅炉,无减排措施的煤电项目不应得到获准。
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提高能效,到2030年前能源强度每年平均降低4%,降低速度约为过去20年平均水平的3倍。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而言,这相当于未来10年每天要安装一个目前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园。
报告首先强调了提高能效,即需要大量部署所有可用的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对于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性。但Brent Wanner同时提醒,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清洁能源投资猛增,以及各国兑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行动趋于一致,由此引发的能源安全新问题已经浮现,旧问题却仍然存在。一方面,能源转型需要大量的关键矿物,预计到2050年需求将增加6倍,无疑将引发新的能源安全关切,且极有可能推高转型成本。但即便在2050年实现已有承诺,届时全球仍将排放约220 亿吨的二氧化碳。
Brent Wanner说,预计到2030年,全球年度能源投资总额将猛增至5万亿美元,届时将是现在的3倍多,可推动全球GDP 增量每年提升0.4 个百分点,加速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各国政府力求仅在本国实现净零排放并不够,还需要通过协调的行动来应对全球挑战。
报告进一步测算,到2050年,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近90%的发电将来自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合计占近70%,其余大部分来自核电。报告认为,未来10年太阳能和风能要迅速扩张:2030年之前,太阳能光伏每年新增装机630吉瓦,风电每年新增装机390吉瓦,增速达到2020年纪录水平的4倍。
届时,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和水能将占能源供应总量的2/3。并部署一切可用的减排措施和技术,使得来自化石燃料供应的甲烷排放在未来10年减少75%。
可再生能源大任当前,供应占比可升至2/3净零排放意味着一方面能源部门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化石燃料消费将大幅减少。净零并肩高质量发展,提高能效与电气化是关键路径报告预计,为兑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比目前低8%左右,但其服务的经济规模是目前的两倍多,服务的人口比目前多20亿。天然气需求将下降至1.75万亿立方米,降幅高达一半以上,达到55%。石油需求更将下跌至2400万桶/天,相比2020年的约9000万桶/天降低75%。
报告同时指出,越来越便宜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使电力在通向净零排放的赛道中脱颖而出。到2040年,一半现有建筑经改造实现净零,全球电力行业实现净零,逐步淘汰无减排措施的煤电和油电项目。
到2030年发达经济体应逐步淘汰无减排的煤炭,所有新建建筑都应为零碳,且做好能源普遍获取准备。报告进一步预计,到2050年,电力将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近50%。
到2035年,停止销售新的内燃机汽车,发达经济体整体实现净零电力。按此态势,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约2.1°C。
本文由遮天蔽日网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2018年度班组长课件评比活动遮天蔽日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向英雄机组学习 做民航合格职工”